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 ARTICLE
循环水缠绕螺旋换热器
螺旋缠绕结构 换热管以特定螺距紧密缠绕于中心筒体,形成多层立体传热面。相邻层缠绕方向相反,通过定距件保持间距,确保流体均匀分布。这种设计显著延长管程长度,增强流体湍流效应,提升传热效率。 高效传热机制 二次环流强化传热:流体在螺旋通道内形成迪恩涡,破坏边界层,减少层流底层厚度,传热系数较传统设备提升20%—40%。 逆流换热设计:冷热流体路径逆向,温差利用率提高30%,支持大温差工况(ΔT>150℃)。
自清洁功能:高流速与光滑管壁协同作用,使污垢沉积率降低70%,清洗周期延长至半年,维护成本减少40%。 材料与制造工艺 耐腐蚀材料:换热管通常采用不锈钢(如316L)、钛合金或哈氏合金,适应不同工况需求。例如,2205双相钢耐点蚀当量值(PREN)≥35,适用于海水淡化;TP347HFG材料在650℃下屈服强度仍达80MPa,适用于超临界工况。 精密制造:采用数控螺旋缠绕机,精度可达±0.1mm;端板焊接采用激光复合焊,焊缝强度高于母材,保障设备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二、关键性能参数 传热系数 最高可达14000W/(㎡·℃),单位面积换热能力达到传统换热器的3—7倍。通过优化螺旋角度、管径和流速,可进一步提升传热效率。 换热面积与体积比 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可达1500—2500m²/m³,体积仅为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1/10左右,重量减轻40%以上,特别适用于空间受限的工业场所。
耐压能力 采用全焊接结构,承压能力可达20MPa以上,支持高温高压工况(操作压力最高可达22MPa,适应400℃高温环境),无需额外减温减压装置。 压降控制 相比传统换热器,压降可减少30%—40%,有效减少能量损耗。通过优化螺旋角度和流道设计,可进一步降低压降。 污垢热阻 螺旋通道设计使流体对管路污垢的冲刷作用增强,水垢和固体颗粒不易沉积。设计时通常在清洁传热系数基础上增加10%—20%的传热面积,以补偿污垢影响。循环水缠绕螺旋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