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660167086
更新时间:2025-09-08
浏览次数:106壳体与管箱:壳体多采用圆柱形耐压设计,材质根据介质腐蚀性选择碳钢、不锈钢或特种合金(如哈氏合金);管箱分为单管箱与双管箱,负责引导管程介质的进出与分流,避免不同介质混合。
缠绕式管束:这是设备的核心传热部件 —— 多根换热管(通常为不锈钢无缝管,管径 10-25mm)以螺旋状缠绕在中心筒上,形成多层同心圆管束。与传统列管式的 “直列排布" 不同,缠绕式管束可根据换热需求调整缠绕密度与层数,实现管程长度的灵活设计,单台设备的换热管总长度可达数千米,大幅提升传热面积。
折流板与导流装置:壳程内设置弧形折流板或螺旋导流板,一方面避免壳程介质 “短路",强制其沿管束螺旋路径流动,延长停留时间;另一方面破坏介质边界层,减少传热热阻。部分设备还会在管束间隙设置导流片,进一步优化壳程流场分布。(二)传热机制与效率优势
高湍流度:管程介质在螺旋管内流动时,受离心力作用产生 “二次流",破坏管壁处的层流边界层,使管程传热系数(hi)提升 2-3 倍;壳程介质因折流板与螺旋管束的共同作用,形成复杂的湍流流动,壳程传热系数(ho)同样显著提高。
大传热面积密度:缠绕式管束可在有限的壳体空间内排布更多换热管,例如直径 1.2m、长度 3m 的壳体,可容纳总长度超 5000m 的换热管,传热面积密度(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可达 200-300㎡/m³,是传统列管式设备的 2-3 倍。
温差适配性强:螺旋管的柔性结构可缓解冷热介质温差导致的热应力,避免设备因热胀冷缩产生泄漏或损坏,因此可适应更大的进出口温差(最高可达 200℃以上),无需额外设置膨胀节,简化了设备结构。

管程介质的高湍流流动可冲刷管壁,减少污垢沉积;
壳程介质的螺旋流场避免了 “死区"(介质停滞区域),降低局部结垢风险;
若需清洗,可通过管程通球清洗、壳程化学清洗等方式快速处理,且螺旋管束的间隙均匀,清洗液可充分接触管壁,清洗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 50%。
高压耐受:壳体采用整体锻造或卷制焊接工艺,管程与壳程设计压力最高可达 30MPa 以上,可满足高压加氢、合成氨等高压工艺的需求;
多介质换热:部分设备可设计为 “多管程 - 多壳程" 结构,实现 3 种以上介质的同时换热(如管程走原料气、壳程走蒸汽与冷却水),减少设备数量与管路连接,降低系统泄漏风险;
腐蚀性介质适配:换热管与壳体可选用钛合金、镍基合金等耐腐蚀材质,适用于酸碱溶液、含硫气体等腐蚀性介质的换热场景,使用寿命可达 8-10 年,是传统碳钢设备的 2-3 倍。

介质特性匹配:根据介质的温度、压力、腐蚀性、粘度等参数选择壳体与换热管材质(如腐蚀性介质选钛合金,高温高压选铬钼钢),并确定管程与壳程的流向
传热负荷计算:根据冷热介质的进出口温度、流量、比热容等参数,通过传热公式计算所需传热面积,并预留 10%-20% 的余量,避免负荷过载。
流阻控制:高湍流度虽提升传热效率,但也会增加流阻,需根据介质输送泵的扬程限制,调整管束缠绕密度与折流板间距,平衡传热效率与流阻。
定期巡检:监测设备进出口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若发现传热效率下降(如出口温度偏离设计值),需及时排查是否存在结垢或泄漏;检查设备壳体与管箱的密封面,避免介质泄漏。
清洗维护:根据结垢情况,每 6-12 个月进行一次清洗(管程可采用通球清洗或高压水射流清洗,壳程可采用化学清洗),清洗后需进行水压试验,确保设备密封性。
故障处理:若出现泄漏,需先判断泄漏位置(管程或壳程),对于管子与管板连接泄漏,可采用胀管或焊接修复;对于壳体裂纹,需采用补焊或更换部件,修复后需重新进行性能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