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660167086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我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高效换热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

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高效换热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

更新时间:2025-09-02      浏览次数:105
一、结构设计:螺旋缠绕带来的性能突破
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差异化的结构设计,主要由外壳、螺旋管束、管板、进出口接管四大核心部件构成,其中螺旋管束的设计是其区别于传统换热器的关键。
  1. 螺旋管束:高效换热的核心载体

设备的换热管束采用 “螺旋缠绕" 方式固定在中心管上,多组螺旋管呈同心圆状排列,形成密集且有序的换热通道。这种设计有两大优势:一是在相同的壳程空间内,螺旋管的总换热面积比传统直管增加 30%-50%,大幅提升了能量传递的接触面积;二是螺旋管的缠绕结构使流体在壳程内形成 “螺旋流",而非传统直管的 “直线流",流体扰动更强,边界层厚度更薄,有效降低了传热热阻。
  1. 管壳式结构:兼顾耐压与稳定性

设备外壳采用圆柱形压力容器设计,可承受较高的工作压力(通常可达 1.6-10MPa)与温度(-40℃-400℃),适配不同工业场景的严苛工况。同时,螺旋管束通过两端的管板与外壳固定,避免了管束在流体冲击下的振动与磨损,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通常设计寿命可达 10-15 年。
  1. 多程流道设计:灵活适配工况需求

根据换热介质的温度、流量与物性差异,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可设计为 “单壳程多管程" 或 “多壳程多管程" 结构。例如,在低温介质加热场景中,采用 “2 壳程 4 管程" 设计,可使冷热介质实现逆流接触,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

638848290449306717515.jpg

二、工作原理:对流换热与流场优化的协同作用

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的工作原理基于强制对流换热,其核心是通过优化流场分布,减少传热过程中的热阻,实现能量的高效传递。具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 介质分流与流动

冷热两种介质分别从设备的 “壳程进口" 与 “管程进口" 进入:冷介质(如冷却水)通常在管程内流动,通过螺旋管的内部通道;热介质(如工艺废液、蒸汽)则在壳程内流动,填充于螺旋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两种介质的流动方向可根据需求设计为 “逆流" 或 “顺流",其中逆流设计能使冷热介质的温差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换热效率比顺流高 15%-20%。
  1. 传热过程:三层热阻的突破

热量从热介质传递到冷介质需经过三层热阻:热介质侧的对流热阻、螺旋管管壁的导热热阻、冷介质侧的对流热阻。由于螺旋管的缠绕结构使壳程内的热介质形成强烈的螺旋流,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冲刷管壁,破坏了 “边界层"(流体中温度梯度最大的区域),从而大幅降低了热介质侧的对流热阻;同时,螺旋管采用导热系数高的不锈钢(如 304、316L)或钛合金材质,管壁导热热阻仅为传统碳钢的 1/3-1/2,进一步加速了热量传递。
  1. 介质导出与温度控制

完成换热后,冷介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从 “管程出口" 排出(如用于工艺加热);热介质释放热量温度降低,从 “壳程出口" 排出(如冷却后的废液)。设备可配备温度传感器与调节阀,实时监测进出口介质温度,通过调节介质流量实现换热温度的精准控制,控温精度可达 ±1℃。

三、核心优势:为何成为工业换热的优选设备?

与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相比,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在效率、占地、抗污、成本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具体可概括为 “四高两低":
  1. 换热效率高

如前所述,螺旋流场设计与大换热面积使设备的传热系数(K 值)可达 1000-3000W/(㎡・℃),远高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500-1500W/(㎡・℃))。在相同换热需求下,缠绕螺旋管设备的体积仅为传统设备的 1/2-2/3,大幅节省了安装空间。
  1. 抗结垢能力高

工业介质中的杂质(如钙镁离子、悬浮物)易在换热表面结垢,导致热阻增加、效率下降。缠绕螺旋管的螺旋流场使流体具有较高的流速(壳程流速可达 0.5-1.5m/s),高速流体能冲刷管壁,减少杂质附着;同时,螺旋管的弯曲结构避免了 “死区"(流体停滞区域)的形成,进一步降低了结垢风险。实际应用中,设备的结垢周期比传统换热器延长 2-3 倍,减少了清洗维护次数。
  1. 操作稳定性高

螺旋管束的同心圆排列方式使设备运行时的振动幅度仅为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 1/5,噪音低于 85dB(符合工业噪音标准);同时,设备可在 “变工况" 下稳定运行 —— 当介质流量波动 ±20% 时,传热效率的变化率仅为 ±5%,适配工业生产中负荷不稳定的场景。
  1. 适配性高

设备可根据介质物性(如腐蚀性、粘度)选择不同材质的螺旋管:对于腐蚀性介质(如酸碱溶液),采用钛合金或哈氏合金材质;对于高粘度介质(如原油、糖浆),通过增大螺旋管间距与优化流道,避免介质滞留。此外,设备的换热面积可灵活设计(从 10㎡到 1000㎡),满足从小型实验室到大型工业装置的不同需求。
  1. 能耗成本低

高效的换热性能使设备在实现相同热量传递时,所需的介质循环泵功率比传统设备降低 20%-30%,年耗电量可节省 1-3 万元(以 100㎡换热面积设备为例);同时,设备的维护周期长,每年仅需 1-2 次常规检查,维护成本比板式换热器低 40%。
  1. 安装难度低

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的结构紧凑,重量轻(相同换热面积下比传统管壳式换热器轻 30%-50%),无需复杂的基础工程,仅需平整的地面即可安装;此外,设备的进出口接管可根据现场空间调整方向,适配不同的管路布局,安装周期通常仅需 3-7 天。

638848290487646486154.jpg

四、应用场景:覆盖多行业的换热需求

凭借上述优势,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食品医药、冶金、 HVAC(暖通空调)等多个行业,解决了不同场景下的高效换热问题。

1. 石油化工行业:工艺介质的加热与冷却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常需对原油、汽油、柴油等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例如,在 “催化裂化" 装置中,需将高温油气(350-400℃)冷却至 100-120℃,传统管壳式换热器易因油气中的杂质结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采用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后,高速螺旋流可减少结垢,传热系数提升 25%,同时设备的耐压性能(可达 8MPa)适配油气的高压工况,确保生产稳定。此外,在化工合成过程中,缠绕螺旋管设备可用于 “反应釜夹套加热",通过蒸汽加热反应介质,控温精度高,助力提升产品质量。

2. 能源行业:余热回收与新能源利用

在火力发电厂中,锅炉排出的烟气(150-200℃)含有大量余热,传统余热回收设备体积大、效率低。采用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后,可将烟气余热传递给冷却水,加热后的冷却水用于供暖或锅炉补水,余热回收率提升至 80% 以上,每年可节省标准煤 100-200 吨(以 100MW 机组为例)。此外,在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缠绕螺旋管设备可作为 “吸热器" 的核心部件,通过螺旋管吸收太阳能热量,加热导热油(温度可达 300-400℃),再通过导热油加热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设备的高换热效率与耐高温性能适配光热发电的严苛需求。

3. 食品医药行业:卫生级换热需求

设备需易于清洗、避免介质污染。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的螺旋管采用不锈钢 316L 材质,内壁光滑,可通过 “CIP(在线清洗)系统" 实现全自动清洗,符合食品医药行业的 GMP 标准;同时,设备的换热效率高,可在短时间内将果汁加热至 85-90℃(杀菌温度),且控温精准,避免果汁因温度过高而变质。

4. 冶金行业: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高炉、转炉等设备需大量冷却水冷却,冷却后的水(温度约 40-50℃)若直接排放,会造成水资源浪费。采用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后,可将冷却水与低温地下水进行换热,冷却后的冷却水(温度降至 25-30℃)循环使用,地下水吸收热量后用于供暖,实现 “一水两用",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 90% 以上,同时设备的抗腐蚀性能(钛合金材质)适配冷却水的高硬度工况,延长设备寿命。

5. HVAC 行业:空调系统的高效换热

在大型商业建筑(如商场、写字楼)的中央空调系统中,需通过换热器实现 “冷水机组" 与 “末端空调" 的热量交换。传统板式换热器易因水质问题结垢,影响空调制冷效果;缠绕螺旋管换热设备的抗结垢能力强,传热效率高,可使空调系统的制冷系数(COP)提升 10%-15%,降低空调运行能耗,同时设备的低噪音特性(运行噪音低于 70dB)适配商业建筑的安静环境需求。

638848290525823100806.jpg


拿起手机扫一扫
地址:擎雷科技
邮箱:18660167086@163.com
联系人:陈奇

Copyright © 2025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030319号-4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