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660167086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我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高效换热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高效换热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更新时间:2025-08-23      浏览次数:112
一、工作原理:螺旋结构下的高效热量传递
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的核心工作原理基于间壁式换热,即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通常称为 “壳程流体" 和 “管程流体")在被管壁分隔的空间内流动,通过管壁的导热作用实现热量的传递。与传统的直管式换热器不同,其关键创新在于换热管的 “缠绕螺旋" 设计,这一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而大幅提升了换热效率。
具体而言,管程流体在螺旋状的换热管内部流动,由于管道呈螺旋形弯曲,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会不断改变方向,形成强烈的二次流(如涡流、扰动流)。这种二次流能够打破流体在管壁处形成的 “边界层"—— 边界层是流体流动时紧贴管壁的静止或低速流动区域,是阻碍热量传递的主要因素之一。边界层的破坏使得管程流体与管壁的接触更加充分,热量传递系数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壳程流体在壳体与螺旋管束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流动。螺旋管束的密集缠绕形成了复杂的流道,壳程流体在穿过这些流道时,会受到螺旋管的阻挡和引导,同样产生强烈的扰动,避免了壳程流体出现 “短路" 或 “死区"(即流体流动缓慢或停滞的区域),确保壳程流体也能与管壁高效换热。
此外,螺旋结构还能延长流体在换热器内的停留时间。相比直管式换热器,相同长度的换热管缠绕成螺旋状后,流体需要经过更长的路径才能流出设备,这为热量传递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进一步提升了换热效果。

638848290525823100806.jpg

二、结构特点:紧凑设计与稳定性能的结合

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主要由壳体、螺旋管束、管板、进出口接管、折流板(部分型号)等部件组成,其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 “紧凑性" 与 “稳定性" 的平衡,具体特点如下:

(一)螺旋管束:核心换热元件的精密设计

螺旋管束是换热器的核心部件,由多根金属管道(常用材料包括不锈钢、碳钢、钛合金等,根据流体腐蚀性、温度压力等工况选择)按一定的螺旋角和螺距缠绕而成。管束通常采用 “多层缠绕" 方式,层与层之间通过支撑件固定,避免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因振动或热胀冷缩而相互碰撞、磨损。
这种缠绕结构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在相同的壳体体积内,螺旋管束能够容纳更长的换热管,大幅增加了换热面积—— 与同等尺寸的直管式换热器相比,其换热面积可增加 30%~50%,实现了 “小体积、大换热" 的紧凑设计;另一方面,螺旋管的弯曲形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吸收设备运行时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应力,减少热胀冷缩对设备的损害,提升了设备的抗振动性能和使用寿命。

(二)壳体与管板:承压与密封的可靠保障

壳体通常为圆柱形结构,采用无缝钢管或钢板卷制焊接而成,需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壳程流体的压力。管板则用于固定螺旋管束的两端,使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严格分隔,避免两种流体混合。管板与螺旋管的连接采用 “焊接" 或 “胀接" 工艺,确保密封性能可靠,防止流体泄漏 —— 这一点在处理有毒、易燃、易爆或高价值流体的工况中尤为重要。
部分型号的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还会在壳程内设置折流板,折流板的作用是进一步引导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增强流体扰动,同时为螺旋管束提供额外支撑,减少管道振动。折流板的形状(如弓形、圆盘 - 环形)和间距需根据壳程流体的流量、粘度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在提升换热效率和降低流动阻力之间找到平衡。

(三)进出口接管:流体流动的合理引导

进出口接管分别设置在壳体(壳程流体)和管板(管程流体)上,其位置和角度的设计需考虑流体的流动均匀性。例如,壳程流体的进出口接管通常对称设置在壳体的两端或侧面,确保流体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壳程空间内,避免局部流体流速过高或过低;管程流体的进出口接管则与管板相连,通过管板上的孔道与螺旋管内部连通,保证管程流体能够充满整个管束,充分利用换热面积。

638848290487646486154.jpg

三、应用场景:多行业的高效换热解决方案

由于具备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抗振动性能好、适应变工况能力强等优势,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以下工况场景:

(一)石油化工行业: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的螺旋管束能够适应高温高压环境,其紧凑的结构可节省装置占地面积(对于空间有限的炼化厂区尤为重要);同时,强烈的流体扰动能够有效防止杂质在管壁沉积(即 “结垢"),减少设备清洗频率,降低维护成本。例如,在原油蒸馏装置中,采用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对原油进行预热,可将原油温度提升至 200~300℃,大幅降低后续加热炉的能耗,提升装置的能源利用效率。

(二)能源行业: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双重适配

在能源行业,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如火力发电厂的锅炉给水加热、汽轮机凝汽器、余热回收系统等;二是新能源的开发,如太阳能光热发电的熔盐换热、地热能利用的工质加热等。
以火力发电厂的余热回收为例,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余热,传统直管式换热器因换热效率有限,难以充分回收这些热量;而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凭借高换热系数,能够将烟气中的余热传递给锅炉给水,使给水温度提升 10~20℃,每台机组每年可节省标准煤数千吨,显著降低碳排放。在太阳能光热发电中,熔盐作为储热介质,需要在高温(300~500℃)下与工质进行换热,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的耐高温性能和抗热应力能力,使其成为该工艺的理想选择。

(三)制药与食品行业:卫生与安全的严格满足

流体与换热器接触的表面需光滑、以避免细菌滋生或物料残留,同时设备材质需符合食品级或药用级标准(如 316L 不锈钢)。
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的螺旋管束采用无缝钢管,内壁光滑,且流体在管内的强烈扰动能够减少物料残留,便于清洗(可采用在线清洗 CIP 系统);其密封性能可靠,避免了流体混合污染,制药和食品行业的卫生标准。例如,在制药工艺中,常用于药液的加热、冷却或灭菌;在食品行业中,可用于果汁浓缩、乳制品杀菌、啤酒发酵过程的温度控制等。

(四)制冷与空调行业:紧凑空间的高效换热

在制冷与空调系统中,换热器(如蒸发器、冷凝器)的体积和重量直接影响设备的安装和运行成本。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的紧凑设计,使其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如空调外机、冷藏车制冷机组)实现高效换热,同时其抗振动性能好,能够适应交通工具(如冷藏车、船舶)运行过程中的颠簸环境。
例如,在船舶空调系统中,采用缠绕螺旋管式冷凝器,相比传统的壳管式冷凝器,体积减小 40%,重量减轻 30%,不仅节省了船舶的舱室空间,还降低了船舶的载重负荷,提升了航行效率。

四、优势与局限性:理性认知与优化方向

(一)显著优势:高效、紧凑、稳定

  1. 换热效率高:如前所述,螺旋结构产生的强烈流体扰动打破了边界层,大幅提升了传热系数,与直管式换热器相比,换热效率可提高 20%~40%,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1. 结构紧凑:在相同换热面积下,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的体积仅为直管式换热器的 50%~70%,重量减轻 30%~50%,节省了占地面积和安装空间,尤其适用于空间受限的工况。

  1. 抗振动与抗热应力能力强:螺旋管的弹性结构能够吸收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减少设备振动,降低了管道泄漏和损坏的风险,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1. 适应变工况能力好:当流体流量、温度等工况参数发生变化时,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变化较为平缓,不易出现 “局部过热" 或 “换热不足" 的问题,运行稳定性高。

  1. 结垢倾向低:强烈的流体扰动能够减少杂质在管壁的沉积,降低结垢速率,减少清洗次数,降低维护成本。

  2. 638848290449306717515.jpg

(二)局限性:需结合工况合理选型

  1. 流动阻力相对较大:由于流体在螺旋管内和壳程流道内的流动路径复杂,扰动强烈,其流动阻力通常比直管式换热器高 10%~30%。因此,在流体粘度大、输送压力有限的工况中,需谨慎选型,避免因阻力过大导致输送泵能耗过高。

  1. 清洗与检修难度较大:螺旋管束的多层缠绕结构使得管程和壳程的内部空间较为狭窄,当设备需要清洗或检修时(如更换损坏的管道),操作难度较大,通常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2. 不适用于高粘度或含大颗粒杂质的流体:对于粘度流体(如沥青、重油),强烈的扰动可能导致流动阻力过大,甚至出现流体停滞;而对于含大颗粒杂质的流体,杂质容易在螺旋管束的间隙中堆积,堵塞流道,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三)优化方向:技术创新突破局限性

    针对上述局限性,行业内正在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的性能。例如,在降低流动阻力方面,研发人员通过优化螺旋管的螺距、螺旋角以及壳程折流板的结构,减少流体流动的局部阻力;在清洗检修方面,开发了 “可拆式螺旋管束" 设计,使管束能够从壳体中整体取出,便于清洗和检修;在适应高粘度流体方面,采用 “内肋管" 或 “波纹管" 作为换热管,通过增加管内壁的粗糙度进一步增强流体扰动,同时降低流动阻力。

    五、结语:高效换热技术的未来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 “双碳" 目标的推进,工业领域对高效、节能、紧凑的换热设备需求日益迫切。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凭借其结构设计和优异的性能,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的发展将朝着三个方向推进:一是材料创新,开发更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的新型材料(如陶瓷复合材料、高温合金),拓展设备的应用工况范围;二是智能化设计,利用 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和 AI 算法,对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如螺旋角、螺距、折流板间距)进行优化,实现 “定制化" 设计,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和降低能耗;三是智能化运维,结合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换热器的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传热系数),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减少停机时间,降低运维成本。
    总之,缠绕螺旋管式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不仅是当前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装备,更是未来能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支撑。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其将在更多行业、更复杂的工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工业领域的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拿起手机扫一扫
    地址:擎雷科技
    邮箱:18660167086@163.com
    联系人:陈奇

    Copyright © 2025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030319号-4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