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在化工生产的蒸馏塔旁,在石油炼化的加热炉边,在食品加工的灭菌车间里,列管式换热器正以多样化的结构形式和可靠的性能表现,支撑着现代工业体系的热量管理需求。这种诞生于19世纪末的经典设备,历经百年技术迭代,已发展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等多种变体,成为适用性热交换解决方案。结构进化:从标准件到定制化基础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以0.6-1.2MPa设计压力和300℃耐温性能,稳坐化工冷却系统的主力位置。其改进型通过焊接加胀接工艺,在350℃高温下仍能保持接头严密性,较传统胀接工艺...
碳化硅换热器技术发展趋势与行业展望随着工业4.0与“双碳”战略的推进,碳化硅换热器正经历从材料创新到智能化升级的变革,其技术演进路径清晰指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的未来。材料科学:性能边界的持续拓展当前研发重点聚焦于碳化硅材料的性能突破。无压烧结技术通过智能PVT系统精确控制温度压力曲线,配合激光切割与等离子体刻蚀,使6英寸衬底微管密度从10个/cm²降至1个/cm²以下,生产效率提升40%。超高温材料方面,石墨烯/碳化硅复合材料热导率突破300W/(m·K),纳米涂层技术实...
在能源危机与环保压力并存的今天,工业领域对高效、耐腐蚀换热设备的需求愈发迫切。碳化硅换热器以其材料特性,在高温、强腐蚀等工况下展现出革命性优势,成为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设备。材料特性:突破传统极限碳化硅(SiC)换热器的核心优势源于其材料特性。碳化硅陶瓷熔点高达2700℃,热导率达120-270W/(m·K),是金属材料的2-3倍,而热膨胀系数仅4.7×10⁻⁶/℃,使其可承受1000℃风冷至室温的50次循环无裂纹。这种抗热震性能远超传统金属换热器,在冶金行业锌冶炼蒸馏过程...
在寒冬中为千家万户输送温暖,在工业生产中保障工艺温度,在区域能源网络中实现高效热能调配——采暖换热机组作为现代供热系统的核心装备,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智能升级,重塑城市能源利用模式。一、技术架构:高效换热与智能控制的融合采暖换热机组是集换热器、循环泵、控制系统于一体的集成化设备,其技术核心体现在三个方面:高效换热设计:采用板式或管壳式换热器,通过楔形流道、钛合金材料等优化传热效率。以石家庄热力公司的分布式大温差项目为例,其机组通过溴化锂吸收式设备与板式换热器组合,实现65-115...
一、引言在化工、石油、制药、食品及能源等工业领域,换热器是实现热量传递与能量回收的关键设备。其中,列管式换热器(又称管壳式换热器)以其结构坚固、适应性强、换热效率高等特点,成为应用换热器类型之一。本文将全面解析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二、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组成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管壁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其核心结构包括:壳体:容纳管束并引导壳程流体流动;管束:由多根换热管组成,管内流动一种流体(管程流体);管板:固定管束两...
缠绕管换热器:高效紧凑的热交换革命在能源危机与碳中和目标并行的工业领域,缠绕管换热器凭借其螺旋缠绕结构与换热性能,成为高压、深冷及多介质复杂工况下的核心设备。这种将传热管以螺旋状缠绕在中心筒体上的创新设计,不仅突破了传统换热器的物理极限,更在节能降耗与工艺优化方面展现出革命性优势。一、结构创新:螺旋缠绕的机械美学缠绕管换热器的核心在于其精密的螺旋管束结构。多根金属管(如不锈钢、铜合金)以3°~20°的缠绕角度呈螺旋状分层缠绕,相邻两层的螺旋方向相反,形成类似弹簧的同心圆结构。...
在化工、新能源、环保等高温高压及强腐蚀性工业场景中,传统金属换热器常面临材料失效、能效衰减等瓶颈。碳化硅(SiC)换热器的出现,凭借其材料特性与结构设计,正成为工况下替代传统设备的核心解决方案。一、材料特性:突破传统换热器的物理极限碳化硅是一种由硅和碳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晶体结构赋予其三大核心优势:耐高温与热震性:碳化硅熔点高达2700℃,在1300℃以下可长期稳定运行,热膨胀系数仅为金属的1/3,能够承受频繁的冷热循环冲击。耐腐蚀性能:对硫酸、氢氟酸、熔融盐等强腐蚀性介...
引言换热机组是现代工业与建筑领域热能转换设备,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高效热交换实现介质间的热量传递,广泛应用于供暖、制冷、化工、电力及新能源等领域。随着节能减排需求的提升和技术进步,换热机组在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换热机组的基本原理与组成换热机组以热交换器为核心部件,通过两种或多种流体间的温差驱动热量传递。其典型结构包括:热交换器:如板式、管壳式或螺旋式换热器,提供高效热交换界面;循环泵:驱动介质循环流动;控制系统:监测温度、压力及流量,实现自动化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