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660167086
更新时间:2025-11-01
浏览次数:45壳体:采用高强度碳钢或不锈钢制成,为换热过程提供承压环境,可承受高温高压蒸汽冲击。 管束:由数百根平行排列的换热管组成,管径通常为φ12-25mm,采用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以提升紧凑型。例如,乙烯裂解装置中,管束紧凑型提升30%,传热效率显著提高。 管板:固定管束两端并连接壳体,承受管内外流体压力差及温差应力。在高温工况下(如800℃裂解气冷却),管板需采用“薄-厚组合结构"分散热应力,避免断裂风险。 折流板:壳程内设置弓形或螺旋折流板,强制流体呈“S"形或螺旋流动,提升湍流强度。典型设计采用缺口20%-25%的弓形挡板,使传热系数较光管提升30%-50%;螺旋折流板则使湍流强度提升40%,传热系数突破10000 W/(m²·℃)。 分程结构:通过管箱内分程隔板实现多管程设计(如2程或4程),控制流体流速在1.5-3m/s,兼顾压降与传热效率。例如,乙烯压缩段间冷却采用4管程设计,将压缩气体温度精准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二、结构类型:适应不同工况的多样化设计 根据热补偿方式,列管换热设备分为以下类型: 固定管板式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壳程检修困难,适用于温差较小(≤70℃)且介质清洁的工况。 应用:化工、轻工、食品行业的加热器或冷却器,如牛奶巴氏杀菌系统。 浮头式 特点:一端管板不与壳体固定,允许管束自由伸缩,消除温差应力;管束可抽出,便于清洗和检修,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应用:石油化工、电力领域的高温差(>100℃)、高压(>10MPa)工况,如加氢裂化装置。 U型管式 特点:每根换热管呈U形,两端固定于同一管板,无浮头泄漏风险,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但管内清洗困难。 应用:电站锅炉冷却水循环系统,承受超临界工况(压力>7.38MPa,温度>31.1℃)。 填料函式 特点:通过填料函密封管束与壳体,允许微量位移,适用于压力波动大或介质腐蚀性强的场合,但密封性要求高。 应用:特定化工流程和反应器的热交换段。

三、性能优势:高效、可靠与适应性强的结合 高效换热 优化管束设计与折流板布局,单位体积换热能力达传统设备3倍以上。例如,在PTA装置氧化反应器冷却系统中,反应温度波动降低50%,产品优等品率提升12%。 螺旋折流板设计使湍流强度提升40%,传热系数达10000-14000 W/(m²·℃),冷凝效率达98%。例如,乙烯裂解装置中,裂解气冷却温度从800℃降至350℃,乙烯收率提升5%。 结构紧凑 相同换热能力下,设备占地面积减少40%-60%,垂直安装设计使高度降低30%,便于与现有工艺管道对接。例如,单台设备可承担5万平方米供暖负荷,纳米气凝胶保温技术使热损降低30%。 耐腐蚀与耐高温 管束材料可选316L不锈钢、钛合金或碳化硅复合材料,耐温范围覆盖-196℃至1800℃,适应浓硫酸、熔融盐等介质。例如,第四代钠冷快堆中,碳化硅-石墨烯复合管束在650℃/12MPa下实现余热导出,系统热效率突破60%。 智能控制 集成物联网传感器与AI算法,实时监测温度、压力、流量等16个关键参数,故障预警准确率>95%。例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设备虚拟模型,优化流道设计,剩余寿命预测误差<8%。 四、应用场景:多行业核心装备的广泛应用 石油化工 回收裂解炉辐射段出口余热,年节约蒸汽1.2万吨,碳排放减少8000吨。 加氢裂化装置中,设备变形量<0.1mm,年节电约20万kW·h。 电力行业 火电厂采用列管式冷凝器后,排气温度降低至35℃,热耗率下降12%,年节煤超万吨。 核电站第四代钠冷快堆中,碳化硅-石墨烯复合管束实现余热导出,系统热效率突破60%。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