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660167086
更新时间:2025-09-17
浏览次数:119
同心套管:这是换热器的核心换热元件,通常由两根不同直径的无缝钢管(或不锈钢管、钛合金管等耐腐蚀材料)同心套合而成,内管与外管之间通过支撑件固定,确保环形间隙均匀,避免流体短路。
连接与密封部件:相邻套管单元通过法兰、螺纹或焊接方式连接,形成连续的流体通道;同时,在接口处采用垫片(如耐温橡胶垫、金属缠绕垫)或密封环进行密封,防止流体泄漏,尤其适用于高压、高温工况。
导流与防冲部件:为避免流体进入套管时直接冲击管壁(导致局部磨损或传热不均),部分换热器会在进口处设置导流板;若内管内流体流速较低,还会加装螺旋翅片,增加传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石油化工行业:在原油炼制、化工合成过程中,常用于 “加热或冷却工艺流体",如将原油加热至蒸馏温度、冷却反应后的高温混合液;由于其能耐受高压(最高可达 10MPa 以上)和高温(可达 400℃),尤其适合处理石油裂解气、高压溶剂等介质。
制药与食品行业:制药过程中,需对药液、溶剂进行精确的温度控制(如灭菌加热、结晶冷却),套管式换热器的光滑管壁(不易积垢、便于清洗)符合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在食品行业,可用于果汁巴氏杀菌、牛奶冷却等,避免流体与外界污染,保障食品安全。
暖通空调(HVAC)行业:在大型建筑或工业厂房的空调系统中,套管式换热器可作为 “水 - 水换热" 或 “制冷剂 - 水换热" 的核心部件,实现冷水、热水的制备与交换,尤其适用于中小型空调机组,安装便捷且维护成本低。
能源与环保行业:在余热回收系统中,可利用套管式换热器回收工业废水、废气中的热量,加热冷水或空气,实现节能降耗;在新能源领域,如地热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中,也可用于地热流体、导热油的温度调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传热效率高:逆流换热设计 + 可增强湍流的结构(如翅片、导流板),使平均温差大、传热系数高,能快速实现热量交换,减少设备体积。
适应性强:可通过增减套管单元调整传热面积,且能耐受较高的温度(-200℃至 400℃)和压力(最高可达 30MPa),适用于多种流体介质(液体、气体、蒸汽)。
维护便捷:结构简单,单个套管单元可独立拆卸,若出现管壁结垢或损坏,只需更换故障单元,无需整体停机,降低维护成本与生产损失。
清洁性好:光滑的管壁的设计不易积垢,且可通过化学清洗或机械清洗(如通球清洗)快速清理,适合易结垢或对卫生要求高的场景(如食品、制药)。
占地面积较大:相比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相同传热面积下,套管式换热器的长度更长,需要更大的安装空间,不适用于场地受限的场景。
流动阻力较高:环形间隙的流道较窄,且若设置导流部件,会增加流体的流动阻力,需配备功率更大的泵或风机,增加能耗。
成本较高(大传热面积场景):当需要超大传热面积时,需连接大量套管单元,导致设备整体成本(材料、安装)高于壳管式换热器,经济性较差。
材料升级:传统套管多采用碳钢、不锈钢,未来将更多应用耐腐蚀、耐高温的特种材料,如钛合金、哈氏合金、陶瓷涂层钢管,以适应强酸、强碱、高腐蚀性介质(如化工废水、海洋环境),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结构优化:通过数值模拟(如 CFD 计算流体力学)优化内管翅片结构、环形间隙尺寸,减少流动阻力的同时提升传热效率;此外,开发 “可拆卸式套管单元",进一步简化维护流程,降低停机时间。
智能化集成:在换热器上安装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结合物联网(IoT)技术实现实时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结垢情况、设备故障,提前进行清洗或维修,实现 “预测性维护",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与节能效果。
绿色节能应用:聚焦余热回收、低品位能源利用(如地热、工业余热),开发专用套管式换热器,助力工业企业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符合 “双碳" 目标下的绿色发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