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660167086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我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原料预处理螺旋缠绕换热器:工业高效换热的关键设备

原料预处理螺旋缠绕换热器:工业高效换热的关键设备

更新时间:2025-09-06      浏览次数:87
一、原料预处理螺旋缠绕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原料预处理螺旋缠绕换热器的核心工作原理基于热传导与对流传热的综合作用,其设计巧妙地利用了螺旋缠绕结构扩大换热面积、强化流体扰动的特点,实现原料与换热介质之间的高效热量传递。
当需要对工业原料进行预处理换热时(如加热、冷却或恒温),待处理原料与换热介质(通常为蒸汽、热水、冷水或其他导热流体)分别在换热器的不同流道内流动。该设备的换热管束采用螺旋缠绕式布置,缠绕在中心管或支撑件上,形成了螺旋形流道。待处理原料从换热器的一端进入壳程或管程,在螺旋形流道的引导下,以螺旋状轨迹流动;与此同时,换热介质则在对应的管程或壳程内反向流动,形成逆流换热模式。
在流体流动过程中,螺旋形流道能够显著增强流体的湍流程度,打破流体边界层,减少热阻。这种强烈的扰动使得流体与换热管束壁面之间的传热系数大幅提升,进而加快热量传递速度。例如,在化工行业的原料预热工序中,低温原料在壳程螺旋流动,高温蒸汽在管程内流动,两者通过螺旋管束壁面进行热量交换,低温原料被快速加热至后续反应所需的温度,而高温蒸汽则冷凝释放热量,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此外,逆流换热模式的设计进一步拉大了两种流体在换热器内各截面的温度差,换热驱动力,确保原料预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精度与换热效率。

638848290449306717515.jpg

二、原料预处理螺旋缠绕换热器的核心结构

原料预处理螺旋缠绕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围绕 “高效换热、稳定运行、便于维护" 三大目标展开,主要由以下核心部件组成,各部件协同作用,保障设备的整体性能。

(一)壳体

壳体是换热器的外部支撑与防护结构,通常采用不锈钢、碳钢或其他耐腐蚀合金材料制成,根据工业生产的压力、温度需求,设计为圆柱形、椭圆形或方形等结构。壳体的主要作用是容纳换热管束与流体,承受流体压力,并为流体提供稳定的流动空间。同时,壳体上设有流体进出口、检修孔、排污口等接口,方便原料与换热介质的进出,以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清洁。例如,在食品加工行业中,为避免原料受到污染,壳体通常采用 304 或 316L 不锈钢材质,且内壁经过抛光处理,减少流体滞留与杂质附着。

(二)螺旋缠绕管束

螺旋缠绕管束是换热器的核心换热元件,也是实现高效热量传递的关键。管束由多根薄壁金属管(如铜管、不锈钢管、钛管等)螺旋缠绕而成,缠绕方式可分为单螺旋、双螺旋或多螺旋,根据换热面积需求与流体流动特性进行设计。管束的螺旋结构不仅大幅增加了换热面积(相较于传统直管换热器,相同体积下换热面积可提升 30%-50%),还能引导流体形成螺旋流动,增强湍流效果。此外,管束通常固定在中心管或支撑隔板上,确保在流体冲击下保持稳定,避免因振动导致的损坏。不同材质的管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如在腐蚀性较强的化工原料预处理中,采用钛管或哈氏合金管制作管束,可有效抵抗原料的腐蚀作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638848290487646486154.jpg

(三)管板与折流板

管板位于壳体的两端,用于固定螺旋缠绕管束的两端,确保管束与壳体之间的密封,防止壳程与管程的流体相互渗漏。管板通常采用与壳体材质相匹配的金属材料,通过焊接或胀接的方式与管束连接,保证连接部位的强度与密封性。折流板则设置在壳程内部,沿壳体轴向间隔布置,其主要作用是改变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避免流体短路,同时增强流体的扰动,进一步提升壳程的传热系数。折流板的形状(如弓形、圆盘 - 圆环形)与间距可根据流体的流量、粘度等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与流体阻力平衡。

(四)密封结构

密封结构是保障换热器无泄漏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管板与壳体之间的密封、管束与管板之间的密封,以及壳体法兰连接部位的密封。常用的密封方式有垫片密封、填料密封与机械密封等。在高压、高温或腐蚀性工况下,通常采用金属垫片(如铜垫片、不锈钢垫片)或柔性石墨垫片,确保密封性能的稳定性;而在低压、低温工况下,可采用橡胶垫片或石棉垫片,降低成本。密封结构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与运行安全性,一旦出现泄漏,不仅会造成能量损失,还可能导致原料污染或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设备设计与维护中需重点关注。

638848290525823100806.jpg


拿起手机扫一扫
地址:擎雷科技
邮箱:18660167086@163.com
联系人:陈奇

Copyright © 2025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030319号-4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