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与关键技术
航空航天换热器主要基于不同介质间的温度差,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实现热量传递,以调控系统温度。例如,在飞机发动机中,高温燃气的热量需传递给冷却介质,降低燃气温度,保证发动机部件在安全温度范围内工作。
材料选择是关键技术之一。为满足轻量化与高性能需求,航空航天换热器多采用钛合金、铝合金等轻质且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部分高温部件还会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如在高温环境下,陶瓷基复合材料能承受 1600℃以上的高温,有效保障换热器在工况下的可靠性。制造工艺也至关重要,像真空钎焊、扩散焊接等先进工艺,可实现复杂结构的精确制造,提高换热器的紧凑性与传热效率。以微通道换热器为例,其通过光刻、蚀刻等微加工工艺制造出毫米甚至微米级别的通道,极大增加了传热面积,提升了换热性能。

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发动机热管理
发动机是航空航天器的动力核心,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换热器在其中用于冷却润滑油、燃油以及涡轮叶片等关键部件。在航空发动机中,油冷却器利用板翅式换热器结构,将高温润滑油的热量传递给冷空气或冷却液,防止润滑油因过热而性能下降,影响发动机的润滑与散热效果。对于火箭发动机,换热器可对推进剂进行预冷或预热,优化燃烧过程,提高发动机的推力与效率。
环境控制系统
在飞机座舱和航天器舱内,换热器负责调节空气温度与湿度,为乘员创造舒适环境。飞机空调系统中的空气 - 空气换热器,通过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与舱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空气的降温除湿。在航天器中,换热器需精确控制舱内温度,确保电子设备、生命保障系统等正常运行。例如,国际空间站利用液 - 液换热器,将设备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太空中,维持站内适宜的温度条件。

电子设备散热
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对温度极为敏感,微小的温度波动都可能影响其性能与可靠性。换热器用于快速散发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保证其稳定运行。卫星上的电子设备通常采用冷板换热器,将电子芯片产生的热量通过冷板内的冷却液带走,维持芯片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
发展趋势与挑战
高效紧凑轻量化
未来航空航天换热器将朝着更高传热效率、更紧凑结构和更轻量化方向发展。研究人员正探索新型结构设计,如采用三维多孔晶格结构,增加传热面积的同时减轻重量。在材料方面,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增强材料等有望应用于换热器制造,进一步提升性能。
适应环境
随着航空航天活动向高超声速飞行、深空探测等领域拓展,换热器需适应更温度、压力和辐射环境。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需研发能承受数千摄氏度高温和强烈气动加热的换热器;在深空探测中,要解决极低温环境下换热器的性能保持与可靠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