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束:由耐高压金属管(如不锈钢、钛合金或复合材料)组成,为高温高压流体提供流动路径。这些管子的管径通常在 19-25mm 之间,根据不同的介质特性和工况要求,可选择碳钢、不锈钢、钛合金等材质。例如,在强腐蚀环境中,钛合金管束能够有效抵抗腐蚀,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壳体:包围管束,形成封闭空间,承受内部压力,同时为待冷凝气体提供容纳场所。壳体内部设置折流板,用于引导壳程流体流动,强化湍流,提高传热效率。
管板:固定管束两端,确保管束与壳体间的密封性,防止高压泄漏。管板需承受高压与高温载荷,是连接管束与壳体的关键部件。在高压列管冷凝器中,管板的厚度通常较大,并且需要通过超声波探伤等手段确保内部无缺陷,以保证其耐压能力。
折流板:优化壳程流体流动路径,增强湍流,提升传热效率。通过改变流体流向,折流板使壳程流体的湍流强度增加,从而使传热系数提升 20%-40%。折流板的间距通常为管径的 1.5-2 倍,并且需要经过 CFD 仿真优化,以避免流体诱发振动。
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待冷凝气体从壳程进口进入,在壳体内均匀分布。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进入冷凝器的壳程,准备进行冷凝。
冷却介质逆向流动:冷却水或空气从管程入口进入,与气体形成逆流,热交换效率。逆流换热能够使冷热流体在整个换热过程中保持较大的温差,从而提高传热推动力。
热量传递与冷凝:气体通过管壁释放热量,温度降至露点以下,冷凝为液体;冷却介质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从出口排出。在这个过程中,热量通过管壁的传导以及流体与管壁之间的对流进行传递。
液体收集与排出:冷凝液在重力作用下聚集于壳体底部,通过专用出口排出;不凝性气体(如空气)从顶部或侧部排出。例如,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经过冷凝的油品从壳体底部排出,进入后续的处理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