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660167086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我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管束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管束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2025-07-18      浏览次数:65

文章由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管束热交换器作为工业领域的关键热传递设备,其结构设计直接决定换热效率、承压能力及介质适应性。以下从核心结构、材料选择、关键部件、性能优化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核心结构设计:高效换热的几何基础

638848290525823100806.jpg


管束排列与流道优化

由壳体、管束、管板、封头及折流板组成。管束(平行管或螺旋管)固定于管板上,冷热流体通过管程(管内)与壳程(管外)逆向流动,实现热量交换。折流板通过增加壳程流体湍流强度,提升传热效率。

多程结构扩展

支持单管程、双管程及四管程设计,通过增加流体路径延长换热时间。例如,四管程结构使流体四次穿过管束,适合温差大或流量小的场景。

热膨胀补偿

浮头式或U形管式换热器可自由伸缩,消除温差应力。浮头式管束一端可移动,U形管束仅一块管板,均适用于高温高压工况。

二、材料选择:介质与工况的适配

部件 常用材料 适用场景

管束 铜、不锈钢、PPS复合管 强腐蚀性介质(如硫酸)优先选PPS复合管

壳体/管板 碳钢、不锈钢 高压环境(≥6.4MPa)需不锈钢增强强度

折流板 不锈钢、碳钢 频繁启停工况需高抗疲劳材料

创新材料应用:

PPS(聚苯硫醚)复合管添加石墨后,导热系数接近金属,且耐腐蚀、低结垢,适合化工废水热回收。

三、关键部件:协同作用的系统保障

管板与密封

管板支撑并固定管束,确保管程与壳程密封。采用弹性密封件(如聚四氟乙烯)或胀接工艺,避免高温焊接导致的应力。

折流板

优化流体流向,提升湍流效应。实验表明,折流板可使壳程传热系数提升30%-50%。

638848290487646486154.jpg


辅助器件

进出口接管:均匀分配流体,减少局部阻力。

排凝口/放空口:便于维护时排出积液或气体。

四、性能表现:效率与适应性的平衡

换热效率

光滑管内壁与流线型壳体设计减少压降(压降≤5-8kPa),湍流增强结构使传热系数达500-1000W/(m²·K)。

承压与耐温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适用压力≤2.5MPa,浮头式或U形管式可耐受更高压力(≤6.4MPa)和温度(≤450℃)。

维护便捷性

浮头式管束可抽出清洗,适合易结垢介质。PPS复合管支持现场更换单管,无需焊接。

五、典型应用场景

化工行业:反应器冷却、蒸汽冷凝,如聚酯生产中的乙二醇冷却。

电力行业:锅炉给水加热、烟气余热回收,提升机组效率。

冶金行业:高炉煤气冷却、轧钢过程温度控制。

环保领域:焚烧厂烟气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

六、市场趋势与创新方向

智能化升级

集成温度传感器与AI算法,实现实时能效监控与故障预警。

材料革新

研发石墨烯涂层管束,提升导热系数至800W/(m·K)以上。

638848290449306717515.jpg


模块化设计

标准化管束模块支持快速部署,缩短项目周期。


拿起手机扫一扫
地址:擎雷科技
邮箱:18660167086@163.com
联系人:陈奇

Copyright © 2025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030319号-4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