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660167086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我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列管式换热器:工业热交换的核心装备

列管式换热器:工业热交换的核心装备

更新时间:2025-06-27      浏览次数:109

列管式换热器:工业热交换的核心装备与技术演进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热能的高效利用与转换是决定生产效率与能源消耗的关键环节。列管式换热器(又称管壳式换热器)作为应用热交换设备之一,凭借其结构坚固、适应性强、维护便捷等优势,在石油化工、电力、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从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系统解析列管式换热器的技术内核与行业价值。

 

一、工作原理与核心结构

列管式换热器通过管束与壳体构成的密封空间,实现两种流体间的热量交换。其基本原理是: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管程),另一种流体在壳体与管束间的环隙流动(壳程),通过管壁进行热传导。为强化换热效率,设备内部常设置折流板,迫使壳程流体呈螺旋状流动,增加湍流程度并延长换热路径。

638855116194617226167.jpg


 

典型列管式换热器由五大核心部件构成:

 

管板:固定管束并分隔管程与壳程的圆形钢板,其密封性能直接影响设备可靠性;

壳体:承受内部压力的圆柱形外壳,材质需根据介质腐蚀性选择不锈钢、碳钢或合金钢;

管束:由数百至数千根换热管组成,常用材质为铜、钛或高强度合金,表面可加工翅片以扩大换热面积;

折流板:垂直安装于壳体内的挡板,通过改变流体流向提升换热效率;

封头与管箱:位于管程两端的密封腔体,用于分配流体并连接进出口管道。

二、类型划分与技术特性

根据结构差异,列管式换热器可分为三大类:

 

固定管板式:管板与壳体刚性连接,结构简单但热补偿能力有限,适用于温差较小的工况;

浮头式:一端管板可自由浮动,有效补偿热膨胀差异,广泛用于高温高压场景;

U型管式:换热管呈U型弯曲,管束可整体抽出清洗,维护便捷性突出。

其技术优势集中体现在:

 

高耐压性:壳体与管板采用焊接或胀接工艺,可承受10MPa以上压力;

大温差适应性:通过浮头或U型管设计,可应对300℃以上的温差变化;

扩展性强:单台设备换热面积可达数千平方米,并支持多管程串联提升效率。

三、行业应用与性能瓶颈

在石油炼化领域,列管式换热器承担着原油预热、塔顶冷凝等核心任务,其换热效率直接影响装置能耗。以年处理量500万吨的常减压装置为例,优化换热器网络可降低燃料消耗3%-5%。在电力行业,汽轮机凝汽器通过列管结构实现蒸汽冷凝与循环水换热,其真空度稳定性直接关联发电机组出力。

638855116377113536540.jpg


 

然而,传统列管式换热器仍面临两大挑战:

 

换热效率局限:管壳程流体流动存在速度梯度,局部换热系数较低;

结垢与腐蚀问题:介质中的杂质沉积或化学反应易导致管壁热阻增加,需定期化学清洗或机械除垢。

四、技术创新与未来方向

为突破性能瓶颈,行业正从材料、结构、控制三方面推进技术升级:

 

材料革新:采用钛合金、石墨烯涂层等耐腐蚀材料,延长设备寿命;

结构优化:开发螺旋折流板、三维肋片管等强化传热元件,使总传热系数提升20%-40%

智能监控:集成温度传感器与振动监测系统,实现结垢预警与能效在线优化。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列管式换热器正与热泵技术、余热回收系统深度融合。例如,在钢铁行业,高炉煤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列管式换热器将废气温度从600℃降至150℃,年节能量相当于数万吨标准煤。

 

五、结语

作为工业热交换领域的“多面手",列管式换热器历经百年发展,已从单一设备演变为复杂能源系统的核心节点。未来,随着新材料应用与数字化技术的渗透,其将在节能降碳、工艺优化等方面展现更大价值,持续推动工业生产向绿色高效转型。对于从业者而言,深入理解其技术特性与演进路径,既是提升设备运维水平的基石,更是把握产业升级机遇的关键。

638853404820618001934.jpg


拿起手机扫一扫
地址:擎雷科技
邮箱:18660167086@163.com
联系人:陈奇

Copyright © 2025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030319号-4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