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660167086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我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缠绕螺旋管换热器:结构创新与性能突破

缠绕螺旋管换热器:结构创新与性能突破

更新时间:2025-06-06      浏览次数:95

 缠绕螺旋管换热器以其结构设计和性能,在热交换设备领域掀起了一股创新浪潮,为众多行业带来了更高效的热交换解决方案。 从结构创新角度来看,缠绕螺旋管换热器采用了 “螺旋缠绕 + 多层通道" 的结构。它将金属带(厚度 0.5 - 2mm)螺旋缠绕成管束,形成多层同轴通道。这种设计具有诸多关键优势。其一,它是自支撑结构,无需传统折流板,管束通过螺旋张力固定,减少了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压降,经实际测试,相比传统换热器,压降可减少约 30%。其二,其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可达 1500 - 2500m²/m³,远高于列管式换热器,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其三,螺旋结构允许轴向自由伸缩,使得热应力能够均匀分布,降低了因热膨胀产生的应力问题。在制造工艺上,采用数控螺旋缠绕机,精度可达 ±0.1mm,确保了通道的均匀性;端板焊接采用激光复合焊,焊缝强度高于母材,保障了设备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在材料适配方面,缠绕螺旋管换热器充分考虑了不同工况的需求。对于海水淡化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应用场景,选用 2205 双相钢等材料,这种材料兼具奥氏体与铁素体的优势,耐点蚀当量值(PREN)≥35,能够有效抵御海水的腐蚀。在高温强度要求较高的超临界工况下,TP347HFG 材料表现出色,在 650℃下屈服强度仍达 80MPa。对于一些对卫生要求的行业,如食品、医药行业,设备经过电解抛光后表面粗糙度 Ra≤0.2μm,符合 ASME BPE 标准。 性能上,缠绕螺旋管换热器实现了重大突破。在传热强化机制方面,流体在螺旋通道内产生迪恩涡,传热系数提升 20% - 40%。同时,壁厚减薄至 0.5mm,热阻降低约 40%,多通道协同作用使得冷热流体在多通道内均匀分布,温差场更均匀,进一步提高了传热效率。在压降控制上,相比传统换热器降低了 40%,有效减少了能量损耗。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缠绕螺旋管换热器成果显著。在海水淡化领域,作为预热器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加热海水,大大提升了能源利用率。在 LNG 接收站,用于 BOG 再冷凝,能够适应 - 162℃的低温工况。在化工反应中,可替代釜式反应器夹套,实现精确温度控制。某热电厂采用 TP347HFG 螺旋缠绕换热器替代传统管壳式高压加热器后,传热效率提升 75%,系统热耗降低 12%;某海上平台采用 2205 双相钢换热器处理海水淡化,运行 3 年未发生腐蚀泄漏。 尽管目前缠绕螺旋管换热器在制造工艺上对设备精度要求高,投资较大,多层通道可能增加清洗难度,启停过程中对温度变化率需控制在 50℃/h 以内,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其将朝着智能监测方向发展,集成无线传感器实时监测通道温差与结垢状态;通过复合强化,结合石墨烯涂层与螺旋结构,进一步提升抗结垢性能;采用模块化设计,开发可拆卸式端板,便于维护清洗。 缠绕螺旋管换热器通过结构创新与材料升级,正重塑热交换领域的技术格局,为工业领域的高效、节能运行提供了核心支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拿起手机扫一扫
地址:擎雷科技
邮箱:18660167086@163.com
联系人:陈奇

Copyright © 2025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030319号-4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